网站主办方:中国睡眠联盟、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睡眠产业分会

热门搜索:床垫

世界睡眠日 | 安建雄:多睡眠模式——顽固性失眠患者治疗的新方法
【编者按】早在2001年,国际精神卫生和神经科学基金会主办的全球睡眠和健康计划发起了一项全球性的活动,将每年初春的第一天——3月21日定为“世界睡眠日”,旨在于引起人们对睡眠重要性和睡眠质量的关注。

 

可现状是越来越多人不仅难以保持“规律睡眠”,甚至还出现熬夜成性、多梦易惊、打呼磨牙、赖床懒起等“睡不着”“睡不好”“睡不醒”的问题,损害白天的认知和精力,与“健康未来”渐行渐远。有数据显示,中国存在各种睡眠问题的人约占总人群的38%,高于世界27%的比例。


为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减少睡眠障碍的发生,本刊特组织系列稿件,以飨读者。睡眠是人类生存的必要行为之一,全世界超过45%的人群存在睡眠问题。2001年,国际精神卫生和神经科学基金会主办的全球睡眠和健康将每年的3月21日定为国际睡眠日,将“睡眠质量好”归为新的健康标准中的一项,睡眠障碍及其成因成为关注的焦点。据统计,我国目前约有3.3亿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失眠,其治疗是当今世界的医学难题。笔者领衔的科研团队经过近10年的探索,率先提出并践行“以病人自控睡眠”为主导的多模式睡眠疗法,给药物依赖和成瘾的顽固性失眠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

撰写 | 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麻醉疼痛与睡眠医学中心  安建

 

图片

失眠的原因及不良影响

 

睡眠障碍疾病种类众多,我们通常说的失眠在医学上被称为失眠障碍,是指在适合睡眠的条件下仍然有难以入睡、睡眠维持障碍以及早醒现象,并且影响次日日间社会功能。引起失眠的原因非常多,最常见的就是焦虑,常见的诱因包括学习和工作压力、高考、工作变动、婚姻问题、亲人去世和人际关系等都会引起焦虑和抑郁,从而导致失眠。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感冒患者显著减少,而失眠患者显著增加,其原因就是焦虑。此外,酒精和药物使用、不良生活习惯、过多使用手机、夜班和旅行时差等都可以导致失眠。

 

一些疾病如疼痛等也可以引起失眠,其中某些疾病,如鼾症和不宁腿综合征可以引起较为严重的失眠障碍,但在百姓中却鲜为人知。所谓鼾症就是睡觉时打呼噜,多数人认为这是睡得好的表现,实际上打鼾是由于肥胖等原因,导致入睡后气道梗阻后呼吸不畅通所致。由于气体交换障碍,鼾症患者通常出现缺氧,机体感到缺氧后,便会让大脑清醒以便让呼吸道恢复畅通,患者睡眠中会反复出现入睡和憋醒过程。这实际上是一种睡眠剥夺,患者往往表现为夜间睡不踏实,次日困倦疲劳。另外一个可以表现为失眠的疾病是不宁腿综合征。不宁腿综合征患者入睡后会发生双下肢不适和不自主活动,从而导致患者不断觉醒,属于另外一种形式的睡眠剥夺。

 

失眠的直接危害就是让人不愉快,不仅有慢慢长夜的煎熬,更有次日的困倦、精力不集中、工作效率和进取心下降,频繁出错,还有莫名其妙的发脾气和愤怒!这就是所谓“睡眠是为了觉醒的科学道理”。长期失眠不仅降低生活质量,而且会引起高血压、糖尿病、肥胖、智力下降甚至老年痴呆等慢性疾病。

 

图片

治疗失眠的主要治疗方法及治疗难点

 

长期以来,治疗失眠的主要手段包括口服药物、物理疗法、中医疗法和心理与认知行为疗法等。

 

1
口服药物

 

口服药物是长期以来治疗失眠的主要手段,包括安眠药、抗焦虑药、抗抑郁药、甚至抗精神病药物。虽然睡眠医学专家们都不主张药物治疗,因为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和循证医学都证明,药物不仅不能治愈慢性失眠,而且会给患者带来不少的危害,但现实中,药物仍然是最常用的抗失眠措施。

 

由于药物疗法的便捷性和“立竿见影”的特点,迄今仍然被普遍采用,但药物疗法有诸多问题。首先,长期服用后耐药、药物依赖和成瘾不可避免,其次药物的残留作用给日间功能带来麻烦甚至导致灾难行后果,如交通事故和空难等,并且长期服用安眠药患者的跌倒、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显著高于不服药者。目前常用药物的最大问题仅仅为症状治疗,很难治愈失眠,还可以引起药物依赖。因此专家们建议尽量不吃安眠药,如果必须吃的话不要超过4周,最好控制在2周以内。

 

2
物理疗法

 

物理疗法包括声音、光线、电刺激和磁刺激等,被认为是无不良反应、富有前景的疗法,优点是副作用较小,但关于物理疗法临床效果,迄今尚未得出明确的结论。其中,经颅磁刺激是目前最被推崇的物理疗法,但实际效果并不令人十分满意。

 

3
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被专家们认为是失眠的一线疗法,来自欧洲、美国和中国最新慢性失眠治疗指南,都一致建议将睡眠认知行为疗法作为所有成人以及失眠老年患者首选。认知行为疗法针对失眠的病因及持续因素进行治疗,根据患者的睡眠情况,为患者量身制定睡眠康复计划,纠正患者的不良睡眠习惯给予失眠相关的不正确睡眠观念,重塑患者的合理认知模式,缓解各种与失眠相关的负性情绪,消除患者对失眠的恐惧,同时可以帮助患者减少或戒断催眠药,重新建立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睡眠模式。认知行为疗法的诊疗活动除在医院和诊所面对面进行外,还可以通过电话、互联网等形式实施,这一疗法无不良反应,但难以坚持,如果能坚持下来,总体可以让半数以上的失眠患者显著改善甚至痊愈。

 

图片

“病人自控睡眠”基础上的“多模式睡眠”方法

 

2020年,笔者团队治疗失眠新概念“病人自控睡眠(Patient-Controlled Sleep)”先后在Nat Sci Sleep和《中华麻醉学杂志》发表。“病人自控睡眠”是借助自控给药装置和药物,当失眠患者想睡觉的时候,自己按压机关就可以把适量的药物注入体内,从而诱导出自然睡眠或生理失眠的一种方法,给人以“想睡就睡”的体验。这种方法有显著的优点:第一,药物浓度可以控制在安全范围,既能让病人入睡,又不会引起过度镇静和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第二,与传统安眠药最大的不同是可以诱导出自然睡眠,也就是让患者大脑恢复合理比例的浅睡眠、深睡眠和快动眼睡眠,并恢复每个晚上约5个周期的睡眠节律。快动眼睡眠也就是做梦期,与深睡眠一起构成核心睡眠,核心睡眠是睡眠质量的关键,换句话说,只有适度的深睡眠和梦境,次日就可以精神饱满地投入学习和工作。

 

“病人自控睡眠”是我国麻醉学家提出的崭新概念,但实践中,笔者发现有50%失眠患者单靠这种方法并不能达到治愈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多模式睡眠”应用而生。所谓多模式睡眠,就是利用多学科和多种手段,根据失眠患者不同阶段存在的主要矛盾,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临床实践表明,以患者自控技术为主线的多模式睡眠可较大幅度提高顽固性失眠病人的治愈率。

 

失眠患者发病初期主要表现在睡眠节律的紊乱,属于功能性改变,如果不能及时得到纠正会引起脑神经细胞的损伤,这也是慢性失眠难以治愈的重要病理学基础。“病人自控睡眠”为主线的多模式睡眠是通过长时间反复纠正紊乱的睡眠节律,逐渐达到修复损伤脑细胞,治愈失眠的目的。从这个角度看,这种创新疗法与以往最大的不同就是强调从“根”上治疗失眠。另外,多模式睡眠特别强调,在治疗失眠过程中和结束后,应始终配合认知行为疗法。

 

图片

发挥麻醉学科特点

创新失眠治疗方法

 

疼痛和睡眠医学都属于多学科范畴,因此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将睡眠医学机构称为“睡眠(医学)中心”而不是“睡眠科”,这意味着凡是对睡眠问题感兴趣的专家都可以参与进来。

 

镇静是现代麻醉学三个基本要素之一,实际上麻醉学从一开始(如两千年前我国华佗发明的麻沸散)就是试图让人睡过去(暂时性意识消失)的情况下接受手术。时至今日,多数大众对麻醉医生工作内容的认知仍然是“让人睡着后再醒来”。这从某种意义上也说明麻醉医生是“天然的睡眠医生”。然而,与重症监护和疼痛医学发展历程一样,麻醉医师绝对不是简单重复地给患者麻醉就能治好失眠,相反,麻醉会破坏患者的睡眠节律而引起睡眠紊乱,麻醉学手段治疗失眠需要创新才能解决问题,创新不仅可以丰富麻醉学的内容,也能解决更多的临床疑难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麻醉学原理和方法并不适用于所有的失眠障碍,笔者团队把适应证定位在有药物依赖和成瘾的顽固性失眠。“病人自控睡眠”为主线的多模式睡眠可以通过快速或慢速脱毒方法,让药物依赖的患者在免遭药物戒断的痛苦下停药,通过反复纠正睡眠节律紊乱修复损伤的脑细胞,最终达到治愈目的。预计未来伴随人工智能和新型诊断发方法和药物的开发,多模式睡眠可以更精准、更快速和更舒适地解决病人的失眠问题。

 
 
 
热门文章